公租房大事記
2009年年底 在全市經濟工作會上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建設公租房,解決“夾心層”的住房問題。
截至2011年年底 全市公租房分配量達到了11萬套,惠及群眾近30萬人。
我市在全國率先大規(guī)模開建公共租賃住房,決定3年建設4000萬平方米,解決200萬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。截至2011年底,全市已開工建設公租房2871萬平方米,今年將新開工1350萬平方米,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。
建立“市場+保障”的“雙軌制”住房供應體系,實施“低端有保障、中端有市場、高端有約束”的調控思路,大力建設公租房,我市探索出了新時期住房制度改革的樣本,為實現“住有所居”提供了保障。
房改樣本
讓“夾心層”有房住
徐學書今年69歲,是井口玻璃器皿廠的退休工人,退休工資1600多元。公租房開始接受申請,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(tài),申請了一套35平方米的公租房。“我去年9月入住,每月租金加上其他費用不到400元,退休工資還有結余,不用花孩子的錢。”徐學書說。
與徐學書一樣,全市有近30萬人通過公租房圓了“住房夢”。截至去年底,全市已開建2871萬平方米公租房,通過4次搖號配租分配了8.2萬套,加上工 業(yè)園區(qū)和遠郊區(qū)縣分配的公租房,全市公租房分配量達到了11萬套,惠及群眾近30萬人,累計入住1.5萬戶、約3萬余人。4000余萬平方米公租房全部建 成后,將解決200萬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。
自古以來“住有所居”就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2009年底,在全市經濟工作會上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建設公租房,解決“夾心層”的住房問題。
2010年6月,市委三屆七次全會出臺《關于做好當前民生工作的決定》,決定提出,把住房作為頭等民生大事,建立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并舉的“雙軌制”住房體系,進一步明確了“低端有保障、中端有市場、高端有約束”的住房調控思路,并決定以公租房為“抓手”,構建新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,尤其是解決不屬于廉 租住房保障對象、又暫時買不起商品房的“夾心層”人群的住房困難問題。
新華社評論稱:以公租房為核心的住房供應“重慶樣式”——“雙軌制”住房供應理念、土地供應融資模式、運營管理機制等,為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新思路;也為城鎮(zhèn)化推進中的民生改善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提供了一個“樣本”。
融資創(chuàng)新
公租房建設“不差錢”
建設公租房,離不開兩個核心:土地和資金。據測算,不含土地出讓金,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直接建設成本約需1100億元。土地從哪里來,資金又如何保障?
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早在2002年,重慶就建立了土地儲備制度。我市通過工業(yè)結構調整、老廠搬遷、院校置換、舊城拆遷后,土地整治儲備了30萬畝,劃撥3萬畝土地保障了公租房建設。
地有了,錢從哪里來?我市創(chuàng)新性地構建了政府先導、社會補充的投融資格局。經綜合考慮,按財政投入和融資貸款3:7的比例,采取“1+3”模式籌措資金。
“1”是指財政投入約300億元,包括中央專項補助、本級財政支出、土地劃撥、稅費減免等。“3”是除財政投入外的800多億元,通過三種方式解決:公 租房配套300萬平方米商業(yè)用房,可回籠資金300多億元;承租5年后,約三分之一的承租者購買公租房,可回收建設資金400多億元;而收取的租金,則可平衡貸款本息和維修費用。
于是,重慶公租房作為優(yōu)質資產,不僅具有很好的還本付息能力,而且為政府留下了一筆龐大的財富。因此,金融機構、大型央企等紛紛給予融資支持,這讓重慶公租房建設“不差錢”。
制度創(chuàng)新
陽光操作堵住“黑洞”
為確保公租房“陽光分配”,我市創(chuàng)新手段和模式,建立房管、民政、社保、稅務等多部門信息聯網共享平臺。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長郭唐勇說,通過“對外公示+社會監(jiān)督”相結合,將公租房申請、審核、配租和管理等各環(huán)節(jié),置于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民眾的公開監(jiān)督之下。
據了解,我市公租房保障對象明確,即本市無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難家庭、大中專及職校畢業(yè)后新就業(yè)的無住房人員、進城務工及外地來渝工作的無住房人員。三類人群特征明顯,不易渾水摸魚。
“每次搖號配租均通過電視全程直播,并邀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申請者、承租戶代表、監(jiān)察和公證人員進行現場監(jiān)督、公證。”郭唐勇說,這就是陽光分配。
公租房還先租后售、封閉運行。公租房租滿5年后符合條件的可購買,但不能轉租和上市交易,確需轉讓的,由公租房管理機構回購,重新作為公租房流轉。封閉運轉的模式可防止上市交易而產生暴利“黑洞”,又可防止無休止地修建公租房產生的資金“黑洞”。
動態(tài)
兩江名居昨迎首批承租戶
來自墊江的謝興明很興奮,拿到了兩江名居公租房的第一把鑰匙。昨日上午,位于北碚區(qū)蔡家組團的兩江名居迎來首批承租戶,這是我市第四個簽約入住的公租房小區(qū)。此次簽約入住時間為2月21日~24日,2507戶承租戶將簽約。
兩江名居首次簽約
謝興明和兒子皮昌均前日就從墊江趕到重慶,昨晨7點半早早地來到兩江名居公租房簽約點,成了第一個拿到鑰匙的承租戶。“今年9月搬進去,小女兒謝渝敏到了入學年齡,讓她就在小區(qū)里上學。”謝興明說。
兩江名居公租房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立國介紹,昨天共751戶辦理了承租手續(xù)。此次共有2507戶承租戶將辦妥入住手續(xù),一共14棟。
據介紹,兩江名居去年6月開建,住宅共45幢,全部入住后將達1.7萬戶。兩江名居位于蔡家組團的核心區(qū),軌道6號線預計2013年建成通車,規(guī)劃中的軌道交通13號線也將緊鄰小區(qū)南側通過。
張立國說,20日,開通了到兩江名居的571、570兩路公交車。市公租房管理局管理處處長肖林彬介紹,目前,兩江名居周邊的生活超市、農貿市場、藥店、家具城等商業(yè)配套已開張,物管和公安警務室已入駐。同時,兩所幼兒園和1所小學也正在建設。
6個小區(qū)正集中簽約
“2月10日起至5月,將有4萬承租戶集中簽約入住公租房。”肖林彬介紹,這6個小區(qū)包括康莊美地、民心佳園、康居西城、兩江名居、城南家園和民安華福。其中,后3個小區(qū)是首次與承租戶簽約。到5月,我市公租房簽約入住群眾將達到6萬戶、15萬人。
據悉,去年,我市對已竣工驗收的公租房組織了四次公開搖號配租,保障家庭達到8.2萬戶,其中,主城戶籍住房困難家庭占40.1%,大中專及職校畢業(yè)新就業(yè)人員和外地來主城工作人員占24.3%,本市進城務工人員占35.6%。
今年,我市將新建1350萬平方米公租房,到今年底,我市將開建4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。市公租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稱,預計到今年底,全市累計有15萬戶家庭入住。
記者獲悉,今年新開工公租房規(guī)劃擬定在悅來、北碚新城、白市驛、禮嘉、御臨、峽口、鹿角等區(qū)域,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磋商,爭取盡早落實具體地點。
個案
李一銘上小學不用花錢
“今后,每天可以吃媽媽做的早餐再去上學了!”來自貴州習水的李一銘說,2007年,父母來重慶打工,為了省借讀費,一二年級他只好在老家上學。如今住 上了公租房,讀書也方便多了。李一銘的母親陳秀花告訴記者:“以前總是擔心孩子吃飽了沒有、凍著了沒有、在學校調皮嗎,現在不但省了借讀費,還少了很多擔憂。”
按規(guī)劃,所有的公租房小區(qū)都將配套幼兒園和小學,均為公辦性質,其招收對象為公租房小區(qū)承租戶子女。市公租房管理局工程處相關人士介紹,目前,民心佳園、康莊美地、民安華福、兩江民居、城南家園、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區(qū)都規(guī)劃有幼兒園和小學。
公租房小區(qū)教育配套情況
民心佳園 1所小學、2所幼兒園
康莊美地 2所小學、3所幼兒園
民安華福 1所小學、2所幼兒園
兩江民居 1所小學、2所幼兒園
城南家園 1所小學、3所幼兒園
康居西城 1所小學、2所幼兒園
5年后潘慶要買公租房
“住進公租房小區(qū)后,我就把戶口轉為城市戶口了,成了真正的城里人!”潘慶說,他是民心佳園6號樓承租戶,老家在合川區(qū)官渡鎮(zhèn)鄉(xiāng)下,和丈夫在重慶打工多年。
入住民心佳園小區(qū)前,為節(jié)約開支,和老公租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民房。潘慶回憶說,樓房殘舊,環(huán)境也很差,擺上廚具后,顯得更擁擠,房東還一年漲一次價。
一次看報,潘慶知道重慶正為住房困難群眾修建公租房,抱著試試運氣的心情,她申請了公租房。“運氣特別好,我成了民心佳園的第一批承租戶,還是兩室一廳。”潘慶說,小區(qū)還有小學,就把女兒也接來了。“現在上班雖然遠了些,但想到下班后一家三口能在一起,一天的疲憊也就沒了。”
“這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覺!”潘慶說,她和丈夫計劃從現在開始慢慢攢錢,5年后把房子買下來。為此,去年9月,潘慶一家回到合川辦理了農轉城手續(xù)。
專家觀點
公租房改善投資環(huán)境
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楊繼瑞:過去幾年房價飆升,逼走了眾多就業(yè)者,自然也逼走了眾多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公租房能夠解決就業(yè)者的居住問題,相當于改善投資環(huán)境,可吸引更多企業(yè)來渝投資。
住房雙軌制是良好探索
重慶大學房地產學院院長任宏:居者有其屋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要買房。一個理性、健康、成熟的住房消費市場應該是由廉租房、普通租賃房、二手房、新增商品房共同組成的,呈現出一種梯級消費的結構狀態(tài)。對政府而言,應著手合理疏導消費需求,出臺租房法規(guī),規(guī)范租房中介和價格,建立一個租買并重的房地產消費市 場,使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。重慶特色的雙軌制住房保障體系是良好的探索。